图为开题会合影(王帅/摄)
日前,由清华大学哲学系圣凯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”开题会暨“观念史与社会史视域下的汉传佛教研究”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。
出席项目开题会的领导与专家有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、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教授,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、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,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,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教授,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、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赖永海教授,教育部长江学者、南京大学哲学系洪修平教授,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常建华教授,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段玉明教授,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侯旭东教授,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段江飞副处长等。此外,还有课题组成员共近40人出席会议。
谢维和教授代表学校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,对与会学者表示欢迎,希望项目组成员能够耐心、从容从事项目的研究工作,最终推出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、具有重大理论性和思想性的成果。万俊人教授代表人文学院发言,他对项目团队的国际化、运行机制的平台化给予高度评价,同时对课题强调佛教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的互动、宏观的问题意识与微观的生活考察并重表示肯定。楼宇烈教授指出,圣凯教授领衔重大项目的研究,体现出清华大学在新时代接续老一辈国学院传统的宏愿,以及致力于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感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,不在轰轰烈烈、而在能于静水深流中薪火相传、绵绵不绝。杨曾文教授认为过去的佛教研究侧重思想教义,此项目侧重社会生活史,这将大大地推动中国佛教史的研究。
项目首席专家圣凯教授汇报了重大项目的内容框架、方法论、运行机制和成果形式。他提出,“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”研究是以宗教社会学、观念史、社会生活史为方法,以“佛教汉化”、“汉传佛教世俗化”、“汉传佛教的传播”为问题,以“全球文明史”为视角,以“僧众社会生活”为研究对象,以僧众社会生活的历史“时间”演进为“经”,以其关系“空间”为“纬”,以僧众的“信仰”“思想”“制度”为思想内涵,以信仰生活、制度生活、政治生活、文化生活、物质生活、寺院经济、寺院与社会生活空间等为主要内容,建构以僧众为中心的“长时段”、“结构性”、“整体性”汉传佛教史研究,呈现出一幅汉传佛教僧众的社会生活图景。
图为开题会现场(王帅摄)
专家组高度肯定了该项目的选题意义、研究思路、研究方案、观点创新、运行机制等,指出该项目具有鲜明的几大特色:(1)以观念整合、制度嵌入、生活融合等三大历程,梳理佛教汉传的历程,凸显文明史的视野与方法;(2)以主体、内在、生活等三大转向,从高僧到僧众、从外部视野到内部视野、从思想观念到身体实践,大大地推进佛教研究的广度、深度与鲜活度;(3)以人才培养、科研写作、影响力塑造三大运作模式,将项目研究转变成学术成长平台,通过读书会、工作坊、研讨会等形式,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,推动团队成员的学术和生命成长,扩大学术的社会与国际影响力。
同时,专家组建议,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顶层设计,关注观念与社会生活的一致性,以彰显汉传佛教社会生活的特质;要注意区域多样性、生活形态特殊性与佛教社会生活整体性的冲突,体现汉传佛教社会生活的“多元一体”;要注意文献材料的无边际与目标有限性,多利用大数据统计方法,提升研究手段的现代技术。
在听取各位专家的指导意见之后,来自清华大学、中国社会科学院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、中山大学、四川大学、中国政法大学、敦煌研究院、龙门石窟研究院、商务印书馆等19个单位的30余位课题组成员围绕“观念史与社会史视野中的汉传佛教研究”“社会史、考古学视野下的佛教与社会”“汉传佛教僧众的文化生活、物质生活”“汉传佛教的寺院经济与社会生活空间”“汉传佛教的制度生活与政治生活”等议题展开讨论,为项目的后续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(记者:王海锋;通讯员:王帅)
(来源:中国社会科学网)
(编辑:霍群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