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科网首页|论坛|人文社区|客户端|官方微博|报刊投稿|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
你现在的位置:bet365vip>>新闻
全真道研究的新进展   bet365vip 2017年1月5日

20161225日,全真道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态度与方法——道教研究反思与展望高端学术论坛在济南山东师范大学举行。

 

全真道研究中心主任赵卫东教授介绍了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。山东师范大学全真道研究中心的前身是2006年成立的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全真道研究所,研究所成立10年来,在山东栖霞、牟平、济南、烟台、文登等地举办了5次国际学术研讨会,两次国内学术会议。出版了早期全真道历史与思想以及全真七子等重要人物的学案,合计十余部专著,并创办了学术期刊《全真道研究》。同时,还开展了山东省道教碑刻的收集、整理与研究工作,开始陆续出版《山东道教碑刻集》。赵卫东教授估计,山东道教碑刻大致可以收集到一万通,最终出版50册。

 

俗话说,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,北方一天一地一圣人。山东是孔子的故里,儒学研究十分兴盛,但三教中的佛、道二教研究相对薄弱,尤其是道教。虽然山东是中国道教重要道派全真道的重要发祥地,但以往专门从事全真道研究的学者很少。近年来,山东全真道研究的日趋兴盛,不仅对于山东省学术发展,而且对于推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道教研究,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 

众所周知,上世纪中叶陈国符先生的《道藏源流考》,奠定了海内外道教研究的基本格局,即以《道藏》为核心的道教典籍研究。日本、法国等海外学者以《道藏》为基本材料,进行道教文献、道派、科仪等多方面的研究;而大陆华语学界则主要利用道教经典文献进行哲学、思想史的研究。可以说,陈国符先生《道藏源流考》奠定的道教研究基本格局,至少维系了半个世纪之久。各国学者道教研究的重点也主要集中于先秦、晋唐之际,对于宋以后的道教研究比较薄弱。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开展传统的道教经典研究之外,逐渐开拓出道教历史、特别是社会史的研究,以及实地调查和道教的现状研究。而恰在此时兴起的全真道研究,极大地推动了传统道教研究范式的扩展与转型,开拓出道教研究的新领域、新方法,改变了长期以来道教研究的固有版图。

 

全真道的研究,开始于上世纪中叶陈垣先生的《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》,但此后一度沉寂,甚至很多人知道全真道的名字,还是来自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。直到数十年后,全真道研究才开始时来运转。全真道创立和发展于辽金元时期,与主张三教合一的全真道有保护汉族传统的文化自觉,并较好地处理了与统治者的关系。但元、明易代后,全真教再度沉积。直到清代,全真道才开始复兴。目前为止,对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是全真道研究的重点,这样就突破了以往单一以道经为核心的道教研究径路,碑刻、档案、戏曲、小说以及田野调查、口述史,都是全真道研究中被广泛运用的研究资料和方法。以往,学术界南派比较重视田野调查,运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,形成了华南学派;在北方,相对来说,田野调查研究的风气并不十分兴盛。山东全真道的研究,如果假以时日,便有可能改变北派研究的传统格局,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。

 

有学者认为,晚清、民国以来,道教内部有所谓的全真化运动。四川大学的陈兵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发表学术论文《清代全真道龙门派的中兴》,认为自王常月以来,全真道龙门派已经逐渐取得了清代道教的主导地位;今天看来,陈兵教授的一些观点在细节方面有不少可以商榷之处,清代正一道无论在道士数目和官方地位上,都占据绝对优势。但自晚清、民国以来直到今天,全真道研究确实有一种全面勃兴的态势,不仅全真派道观、道士数目比例不断上升,龙门居士运动也方兴未艾。

 

可以说,全真道研究中心的成立,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,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(文:雨山)

 

(来源:201713日《中国民族报》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(编辑:霍群英)


免责声明
  • 1.来源未注明“世界宗教研究所”的文章,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,其观点供读者参考。
  • 2.文章来源注明“世界宗教研究所”的文章,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,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。未经我站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。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、网站转载,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(URL)。
  • 3.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,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,均已注明来源,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,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,谢谢。
收藏本页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
⊕相关报道

主办: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

内容与技术支持: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

联系人:霍群英 李文彬 电子邮箱: zjxsw@cass.org.cn

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44房间    邮编:100732

电话:(010)85196408